1952年,野心膨胀的丰臣秀吉率兵攻入朝鲜,以武统整个日本的精锐部队,对战
“人不知兵二百余年”
的朝鲜军队。交锋之初,便呈现出一边倒的趋势。
日本安宅船和朝鲜龟船
亡国之危
倭兵入侵,势不可挡,
时间尚不足月,大半个朝鲜便已沦丧。
此时,朝鲜王李昖才真正意识到,
朝鲜此战,竟有亡国之危!
朝鲜朝野震动,群臣慌乱无策,决定向明朝求救。然而,李昖屡次派出使臣前往明朝求援,却迟迟不见援军入朝,导致日军入侵更甚,危如累卵。
李昖为避战事,退至义州
,已经到了避无可避的境地。他怎么也想不明白,朝鲜作为明朝的藩属国,如今遭到日军大举入侵,濒临灭国边缘,为何明朝对朝鲜的求援无动于衷,任凭日军在朝鲜肆虐?
朝鲜王李昖虽然不解,却也没有时间去调查,遂修书一封上奏明朝,
请求进入明朝国土避难。
李昖认为,明朝不愿意出兵相助,庇护自己一个人的安全总可以吧?但他没想到的是,明朝虽然没有拒绝,但也没有答应,理由竟然是需要证实朝鲜王李昖的身份。
李昖剧照
李昖力排众议,打算
“内附辽东”
,结果却遭此猜疑,心中颇为不满,却也无济于事。他不知道的是,
当时的明朝不仅怀疑他的身份,就连朝鲜遭到日军入侵的真实性,也很怀疑
,这也是明朝迟迟不肯出兵援朝抗倭的重要原因。
问题是,日军大举入侵朝鲜,闹出这么大的动静,明朝为何还会质疑?其实造成这种情况的罪魁祸首,正是朝鲜自己,它不该在数年前的一次外交中,做了摇摆人。
丰臣秀吉的野心
丰臣秀吉这个人野心很大,早在织田信长麾下做事时,就曾嚣张的表示过,
“图朝鲜,窥视中华,此乃臣之素志”
。织田信长死后,丰臣秀吉迅速崛起,短短数年之间,就完成了武统日本。
1587年,丰臣秀吉对外扩张的野心愈发膨胀,而他素志未绝,给浅野氏的信中再次明确提到,
“在我生存之年,势将唐(明)之领土纳入我之版图”
。
(出自《日本通史》)
丰臣秀吉像
受地理位置所限,日本欲窥视中华,大军登陆朝鲜成为最便捷之路。丰臣秀吉起初打的是“假道伐虢”的算盘,派出使臣与朝鲜外交修好,
欲先缔结盟约,再假道伐明。
彼时,朝鲜已经二百年未经战事,军纪涣散,朝鲜虽然拥军二十万,战斗力却十分孱弱。朝鲜朝野上下,仍沉浸在乐享盛世的美梦中,仅边境倭寇袭扰,就已经是朝鲜军事领域的头等大事了。(出自
《明代辽东边疆史》
)
因此,日本向朝鲜表示出修好外交的态度时,朝鲜第一个想到的竟然是趁机解决倭寇袭扰之痛。倭寇扰边,主要原因是朝鲜的一些叛民远遁日本后,成为日本流寇的带路人。由于叛民与倭寇勾结,对朝鲜边境的地理环境很了解,导致
倭患难除
。
倭寇袭击朝鲜海岸
朝鲜朝廷认为,若想根除倭寇之患,必先除掉那些逃往日本的朝鲜叛民。如今日本有意建立友好邦交,可趁机要求日本将朝鲜叛民引渡回国,
以绝倭寇扰边之患。
这些叛民对日本并无太大意义,听闻朝鲜的条件时,显得颇为意外。遂派兵逮捕了日本所有的朝鲜叛民,交付朝鲜处置,表现出极大的诚意。
日本举手之劳,对于安享盛世的朝鲜而言,如蒙大恩,对日本的好感度瞬间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。但这天下间何曾有过免费的午餐?日本表达出诚意之后,丰臣秀吉也不再遮遮掩掩,直接在递交朝鲜的国书中摊牌,
坦言日本欲伐明朝,希望朝鲜能够借道。
朝鲜板屋船
刚刚尝到点甜头的朝鲜,得知丰臣秀吉的图谋竟然如此之大,顿时明白了日本为何如此轻易的答应自己提出的条件。相较于伐明而言,引渡回来几个朝鲜叛民,简直不值一提。
秘而不宣
朝鲜身为明朝的藩属国,得知日本欲出兵侵略明朝,理应及时上报才对。但朝鲜盛世久远,朝中昏聩之臣颇多,满朝文武,支持隐瞒不报的官员竟然接近半数。
据
《韩国文集丛刊》
记载,朝鲜群臣争论是否向明朝上报日本野心时,柳成龙慷慨陈词,认为必须将丰臣秀吉的阴谋上报明朝,
隐瞒不报是不义之举
,朝鲜不能行此不义之事。
朝鲜使用过的大炮
而且,日本侵略明朝的消息,不可能做到滴水不漏,若被明朝从其他渠道得知,立刻就会知晓朝鲜秘而不报。届时,
明朝甚至有可能会猜疑朝鲜,暗中与日本有所勾结。
“今讳不以闻,于大义不可,况贼实有犯上之谋。从他处闻奏,而天朝反疑我国同心隐
讳,则其罪不止于通信也。”
柳成龙态度坚定,有理有据,却遭到朝中众人的反对。这些人认为,此事不应该上报明朝,万一上报以后,日本没有任何行动,明朝
“必笑我无实”
。同时,若上报此事,使者必经福建,此路与日本
“只隔一海”
,日本必知朝鲜陈奏,恐遭倭国怨恨。
显然,反对柳成龙之人,完全不想尽藩属国的责任。他们心中想的是息事宁人,两面不得罪,采取摇摆外交政策。
柳成龙
认为如此不妥,力排众议,朝鲜朝廷这才决定派金应南为使者,前往明朝上奏此事。
柳成龙宗宅:忠孝堂
柳成龙原本以为此事就此尘埃落定,却未曾料想,
金应南临行前另外接到暗中授意,此行改“上奏”为“刺探”
,若明朝对日本阴谋毫不知情,则打道回府,切勿走漏消息。
“皇朝若专无所听,则便宜停止咨文,切勿宣泄。”
柳成龙一番苦心,就此付之东流,金应南进入辽东,发现明朝不知丰臣秀吉之阴谋,遂将上奏之事搁置。
朝鲜奉行摇摆外交政策
,幻想着对日本和明朝虚与委蛇,继续得过且过,享受安稳日子。
朝鲜此举,显然是错误估计了当时的局势,轻视了丰臣秀吉的野心。糊涂的认为,这是日本与明朝之间的较量,
却没想到战事一起,第一个遭殃的会是自己。
丰臣秀吉蓄谋已久,如今大权在握,兵强马壮,时刻盼望着启动进占大明的计划。原本打算与朝鲜建立邦交后,以“假道伐虢”之计骗开朝鲜国门,但此刻朝鲜既不帮助日本,也不投靠明朝,令
丰臣秀吉耐心耗光,于1952年正式入侵朝鲜。
质疑
另一边,明朝方面在战争爆发前夕,确实如柳成龙所料,通过在日的华人获得了日本蓄谋入侵明朝的消息。但该消息尚且不能确凿,消息传至
福建
后,当地守军加强了戒备,但并未上报朝廷。
朝鲜火厢车
随着丰臣秀吉发起战争的日期临近,各种消息不胫而走,辽东成为继福建之后,第二个得知日本准备入侵明朝的消息。而且,在辽东还盛传一种说法,
“朝鲜,实与倭奴同叛,佯为假王,向导而来”。
从这个说法可以明确两点:
第一,朝鲜虽然极力隐瞒,不打算卷入日本和明朝之间的战争中,但在日华人传消息至福建以后,朝鲜隐瞒不报的事实,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
暴露
了。
第二,辽东得知日本准备入侵明朝的消息时,将朝鲜
隐瞒不报
的举动,推测为“与倭奴同叛”。
因此,壬辰战争正式爆发以后,朝鲜频频派使者向明朝求援时,原本就怀疑朝鲜与日本密谋共同入侵明朝的兵部尚书
石星
,此刻疑心更浓。他担心朝鲜求援是假,想骗明军入朝,再与日军围歼明军才是真。
石星为何会产生这样的担忧,主要出自两方面的考虑。其一,
壬辰战争爆发,证明日本蓄谋入侵明朝的消息是真实的
,朝鲜与日本有邦交往来,自然不可能对此毫无察觉,这也就证明朝鲜刻意隐瞒此事为实;
朝鲜使用过的铳筒
其二,战争爆发不久,来明朝求救的朝鲜使者就陆续到来。在石星看来,朝鲜拥有二十万军队,就算是不敌入侵的日军,也不至于如此不堪一击,不到一个月的时间,竟然沦丧大部分领土,太不可思议。
因此,石星一边加强辽东的守备,一边观望事态的进展。就在石星狐疑不定之时,很快又接到了李昖进入明朝境内避难的请求,
因此怀疑有诈
,才命人确认李昖的身份后,再做决定。
很快,李昖的身份被通过画像确认了,这也就意味着,日军大举侵入朝鲜,朝鲜军迅速溃败,已经到了濒临亡国的境地是真的。顿时,明朝群臣哗然,为了是否出兵援朝而争论不休。
石星与周孔教、彭好古等人赞成出兵援朝,他们认为,
朝鲜为明朝屏障
,若是落入倭人之手,辽东无险可守,北京也将危急。
明军虎蹲炮
许弘纲等人则认为,日本侵略朝鲜,与明朝关系不大,作壁上观即可。而且,
倭寇势大,万万不可让朝鲜王李昖入境避险
,否则会给倭寇继续侵入明朝留口实。
双方争论不休,始终没有定论,引得长期不上朝的万历皇帝,也不得不为此事上朝理政。万历皇帝亲自拍板,出兵朝鲜,援朝抗倭。但同时也要防备朝鲜有诈,
拒绝李昖入境避难,由郭梦征统领十万辽东军进入义州。
万历皇帝像
此战一开,历经七载,中朝军民取得最后的胜利。
若非朝鲜立场不坚定,始终处于摇摆之姿,给了倭寇入侵之机会,此战断然不会如此艰难。可见,国与国之邦交,与君子之交并无二致,当有担当、尽本分,义字当先,否则害人害己。
参考资料:
《朝鲜宣祖实录》
《韩国文集丛刊》
《明代辽东边疆史》
《日本通史》
朝鲜明朝李昖日本丰臣秀吉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